西元二〇二一年三月六日 民國一一〇年歲次辛丑正月廿三日 烏日 正和書院
中興道場 大屯三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
忠肝義膽表千秋,扶漢正統奸不留。
偃月快刀斷忠侫,誓死忠心尋兄求。
吾乃
伏魔大帝,奉
皇母畢,修士主敬存誠,靜待訓批。𠵅𠵅!
你們是修士嗎?(是)你們是在修嗎?(是)你們是真正想修道嗎?(是)
今日吾至佛地,掌管白陽道場之佛規禮節。今日修士們都應該好好遵守,
任誰都不可放肆。懂嗎?(懂)
修道人沒了忠義,沒了魂;修道人失去忠義,就是失去志節。忠義寫
在心上,寫在生生世世的生命裡。你們懂嗎?(懂)懂嗎?(懂)這等修輩,
回應我如此怠慢,如此小聲,何來真誠呢?何來精神?連操持者也太沒精
神!站在臺上的,應該個個有如不動的磐石;你們一個個都是表率,應該
一個個都要奉守。懂嗎?(懂)太小聲了!(謝謝您老慈悲)最後一次告誡,
知否?(是)
修士人人應都要無時無刻的精進,你們再怠慢、再怠慢,這可是錯
失良機。今年裡,乃是「精進年」,精進自己的修為,精進自己的道念,
精進自己的道行;你們不精進,這可不是慢半拍,而是會一落千丈。今年
裡,所有修道人都要精進,無論你的天職是什麼,無論你在天涯海角的哪
裡,都要精進;唯有精進,你們才可以脫苦了困。「精」者,精細、精澈、
精微、精一,才可以達到「進」。(現場有人手機響)是誰?放肆!!(⋯⋯)「進」
才可以進一步、進一程,也才是修道辦道的標杆。懂嗎?(懂)
佛規禮節太鬆散,人就沒了骨幹;佛規禮節太放寬了,你們三清就不
清了,四正就偏了。你要修辦,就要正直一點心;你要修辦,就是真正對
老天。道學不下功夫,如何有道氣?道念不夠堅定,如何有模範?修辦道
是對老天、是對眾生負責,而不是修外表,這如何叫做「修道」?前賢雕
琢你,講幾句話,你的心就生了嗔意;前賢教導、要求,不接受,這又如
何叫做「修心煉性」?大聲回答我!(⋯⋯)是否?(是)經得起磨練的,才
叫人才。懂嗎?(懂)好!因時有限,吾不多述,隱於佛地此止筆。𠵅𠵅止。
以清澈如水的道心精進學道,
以勵精圖治的勇氣精進修道,
以天地圓通的至理精進講道,
以堅若磐石的信念精進辦道,
以忠義長存的精神精進行道。
吾乃
濟公活佛,奉
母旨,降至佛樓,躬身早叩
皇母座,復問眾徒可安否?主敬存誠訓說。哈哈!
清淨法身無二念,不染塵垢性光明。徹悟八苦洞知見,生死輪迴了五行。
如是聞道真誠抱,誓死犧牲奉獻行。水之善德眾學仿,內德培厚敦里仁。
立志聖賢之行舉,言行坐卧行古風。精誠無改志節守,風雨挫折志真恆。
圖精壯志眾抱道,團結共生相扶情。治世之道以仁義,不改忠義千秋恆。
天下為公本一家,行道中矩自然從。地厚博愛群黎眾,德化三界道遵行。
圓滿人生己開拓,認理實修至理誠。堅定無二修道者,毅勇奮發大軍成。
若以正道存信念,中正守忠揚旨宗。磐石定全恆堅毅,大智大勇眾生從。
石由積累成壯山,志道不懈行仁風。忠行天地千秋秉,代代承繼法完人。
義舉天下眾賢者,推功攬過至道成。存心養性精一在,內外和合並體用。
眾志成城忠義守,修德挽化挽迷童。懂嗎?
眾徒今日聚佛樓,與師相聚喜心頭。真心抱道學修辦,精進之心可知否?
修道之者若松散,不成三軍何可有?人人志在賢與聖,開道辦道注心頭。
無論外在時局變,真心真意修完否?人人各有天職貴,可否自重眾稱有?
人人皆有大愿立,認理行道永不休。十組工作否盡至?責任工作否是優?
各司其職不妄動,莫搶人功非善流。各當以已本分做,跨組越權豈能夠?
常言各安其本位,本位越矩非賢儔。眾當人人慎謹做,篤實完恭真道修。
懂嗎?
徒兒們!(有)今天是壇主班,人人有否真心誠意來學習?(有)唯一
的答案,是嗎?(是)只有盡心,只有誠意,你才會有感受,你才能感同
身受仙佛菩薩的用心,你才會發大心愿。愿立不是一種壓力,而是你從內
心其正發出的慈心悲愿;你若偽心,如何去救渡眾生?是嗎?(是)開創
道務,缺一不可成。你們想想,道是什麼?為何要辦?為何要行?為何要
修?徒兒們!(有)徒兒們!(有)你們可有常常反問自己呢?有否常常省
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呢?
什麼是「忠」?什麽是「義」?如一個人,只聽上面最前面的話辦事,
而越權越禮去做事,徒兒們!(有)你們認為這好嗎?(不好)對嗎?(不對)
行自己以為的小忠小義,而失去了真正的大忠大義。佛規禮節、道場制度,
都是一個忠義的展現。你是炊事,成天不盡責,跑去辦別組的事,這就是
失去忠義;因為你自己的本分不做,而去搶人工作,這就是個人以為有忠
有義,但在仙佛看來,就是失去忠與義。因此,無論徒兒你在哪一組學習,
記得按步驟,依本分,遵體制,這個道場才不會亂套。因此,「承上啟下」
你們常講,就要事事秉持如此的忠義心、忠義精神去做。懂嗎?(懂)
希望徒兒人人真正體悟為師的話,好好修辦。記得剛才大帝的話,警
醒迷津,人人用心,好嗎?(好)因時有限,師不再述,隱於佛地,伴徒
聆課。祝徒兒道務宏展,人才濟濟,精進成功,忠義雙全。哈哈止。
資料來源:《2021年發一崇德臺灣壇主班聖訓彙編》(南投草屯:發一崇德道務中心,西元2022年2月出版),頁266-27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