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言
(一)一貫道的濟世渡眾,永續發展,正處在迎向廿一世紀,旭日東昇時,不論那一組線,是大單位或是小單位,是欣榮氣象或是穩定持平,在此能否再創新局的關鍵時刻,各組線皆責無旁貸,只能再接再厲,不論道務的發展與延續,只能成長進步,不能衰減退歩!才能穩固承先啟後、繼往開來的基石。
(二)面對自由化社會,要有多元化、有效的宏道方法與內涵,能有「眾生難渡誓願渡、大道難成誓願成」的菩薩愿,除了矢志達成外,於公於私、於道場或個人更要以實際行動,用何種方法,才可使道場道務傳承永續,使個人學修講辦行,終能圓滿成功。
二、白陽道場的建制-一切為宏展、為傳承、為可大可久
(一)捫心自問、試問自己-
師尊慈悲說:「當你踏著前人輩,用血汗舖成的修道路,以嘔心瀝血寫下了經驗史,問問自己,何忍讓這一切只為曾經⋯。」真修真辦的人,當然是不忍,更是不可。
(一)捫心自問、試問自己-
師尊慈悲說:「當你踏著前人輩,用血汗舖成的修道路,以嘔心瀝血寫下了經驗史,問問自己,何忍讓這一切只為曾經⋯。」真修真辦的人,當然是不忍,更是不可。
(二)歷史明鑑、記取明訓-
活佛師尊又慈悲說:「論歷代聖王建德業之初,無不是披荊斬棘、篳路藍縷,必經過層層關卡,百般挫折,灑汗、流淚、甚至淌血」看看各位前人輩,離鄉背井,開拓台灣道務宏展的歷程與事實,何嘗不是如此!其艱困的程度與受苦難的遭遇,並無差別;從歷史觀之,當歷代聖王建德業已成,倒是能成功圓滿相繼之人寥寥!究其原因,實非歷代聖哲無德,乃是因為相續之人,或存有私心,或有偏見障礙,或無前瞻的建德業大綱,促使一時一機一運,改寫了歷史結果,使當初的輝煌褪降為灰暗無華,使原先的欣欣向榮,轉眼頹敗成空。縱觀道場,引古鑑今,是否已有這般潛藏危殆跡象?或已蘊含導致明知會有不良結果的因素?在此關鍵時刻,一貫弟子不得不深謀遠慮,尤其各組線負責群與點傳師,不可掉以輕心,乃至毫無警覺、毫無作為。
活佛師尊又慈悲說:「論歷代聖王建德業之初,無不是披荊斬棘、篳路藍縷,必經過層層關卡,百般挫折,灑汗、流淚、甚至淌血」看看各位前人輩,離鄉背井,開拓台灣道務宏展的歷程與事實,何嘗不是如此!其艱困的程度與受苦難的遭遇,並無差別;從歷史觀之,當歷代聖王建德業已成,倒是能成功圓滿相繼之人寥寥!究其原因,實非歷代聖哲無德,乃是因為相續之人,或存有私心,或有偏見障礙,或無前瞻的建德業大綱,促使一時一機一運,改寫了歷史結果,使當初的輝煌褪降為灰暗無華,使原先的欣欣向榮,轉眼頹敗成空。縱觀道場,引古鑑今,是否已有這般潛藏危殆跡象?或已蘊含導致明知會有不良結果的因素?在此關鍵時刻,一貫弟子不得不深謀遠慮,尤其各組線負責群與點傳師,不可掉以輕心,乃至毫無警覺、毫無作為。
(三)自省與明志-
活佛師尊再慈示告誠弟子們說:「斯時,天降木鐸,無非警世啟化;」一代明師,奉天承運,挽濟乾坤,只為達本還源;正在此時,點傳師、壇主、講師們共辦普渡大事,各自圓滿自己殊勝因緣,何其慶幸,何等沾光!做為點傳師,替師傳道,代天宣化,不僅要把握當下,行功了愿,還要能深思熟慮,用短暫創永恆。全體點傳師、壇主,應深切體認活佛師尊慈訓「創聖業,豈是一朝一夕;展博愛,豈僅燕雀之志,濟世間間,豈是獨掌能鳴;續傳承,豈無高瞻遠矚」。
活佛師尊再慈示告誠弟子們說:「斯時,天降木鐸,無非警世啟化;」一代明師,奉天承運,挽濟乾坤,只為達本還源;正在此時,點傳師、壇主、講師們共辦普渡大事,各自圓滿自己殊勝因緣,何其慶幸,何等沾光!做為點傳師,替師傳道,代天宣化,不僅要把握當下,行功了愿,還要能深思熟慮,用短暫創永恆。全體點傳師、壇主,應深切體認活佛師尊慈訓「創聖業,豈是一朝一夕;展博愛,豈僅燕雀之志,濟世間間,豈是獨掌能鳴;續傳承,豈無高瞻遠矚」。
(四)健全自我,再創不朽聖業-
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!大道宏展,仰頼天人合一、神人共辦。天命已強而有力加被,顯象在道場,白陽應時應運,諸天仙佛搭幫助道,不遺餘力;天命既已俱足,理應道務蓬勃發展,如有道氣低落、道務不盛之現象,則自己不可推委塞責,那是人為問題!是自己健全與否的問題,是自己內德與外功是否精進的問題,是自己是否具有智慧與前瞻推動的問題。點傳師、壇主、講師在道場修辦多年,如不存私心偏見,如不固執自用、自以為是,理應具有智慧(智慧是日日增長由少而多,以至略俱智慧),必也寧靜致遠,具有前瞻宏觀的策劃方針,具有濟眾博施的大仁慈風範,具有勇往直前、不成功不歇止的大無畏精神,使道務蒸蒸日上,更為道務傳承永續,奠定扎實的基礎。
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!大道宏展,仰頼天人合一、神人共辦。天命已強而有力加被,顯象在道場,白陽應時應運,諸天仙佛搭幫助道,不遺餘力;天命既已俱足,理應道務蓬勃發展,如有道氣低落、道務不盛之現象,則自己不可推委塞責,那是人為問題!是自己健全與否的問題,是自己內德與外功是否精進的問題,是自己是否具有智慧與前瞻推動的問題。點傳師、壇主、講師在道場修辦多年,如不存私心偏見,如不固執自用、自以為是,理應具有智慧(智慧是日日增長由少而多,以至略俱智慧),必也寧靜致遠,具有前瞻宏觀的策劃方針,具有濟眾博施的大仁慈風範,具有勇往直前、不成功不歇止的大無畏精神,使道務蒸蒸日上,更為道務傳承永續,奠定扎實的基礎。
(五)由高瞻遠矚、落實真修真辦-
在修辦的歷程中,有一步一腳印的過程,也有無形的心路歷程,成功與否,上天有嚴格的考核,在自己的心中,也會有一把良知良能的尺,時時度量自己、檢視自己,為達恢復至真之本性,為現至善之大為,為成至美之境地,唯有自我要求、自我成長,落實真修、真辦、真行的工夫,徹底學好佛菩薩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,更是四無量行。
在修辦的歷程中,有一步一腳印的過程,也有無形的心路歷程,成功與否,上天有嚴格的考核,在自己的心中,也會有一把良知良能的尺,時時度量自己、檢視自己,為達恢復至真之本性,為現至善之大為,為成至美之境地,唯有自我要求、自我成長,落實真修、真辦、真行的工夫,徹底學好佛菩薩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,更是四無量行。
只有奉獻沒有條件之謂慈
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悲
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為喜
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為捨
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悲
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為喜
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為捨
三、結語︰
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苟無高瞻遠矚,又豈能承擔、豈能傳承、豈能永續?我們應學活佛師尊慈示的「念無私、行無為、勞無怨、功無居」,如此行誼即是效法聖王之志以濟世,秉天地之德以大為︰假以時日,因服務無限,德被眾生,因行功不止,功在世間!到時候必也興起「近者悦、遠者來」的大德風!更促使四海群賢,聞風而至,到時候必也人才濟濟,德智相隨,道場更加宏展、更加鞏固。全體點傳師、壇主、講師,皆須高瞻遠矚而顯大智大行,通力合作,而現賢之心志,傳眾生之福音,共建不朽之聖業,更為萬世續傳承,達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。
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苟無高瞻遠矚,又豈能承擔、豈能傳承、豈能永續?我們應學活佛師尊慈示的「念無私、行無為、勞無怨、功無居」,如此行誼即是效法聖王之志以濟世,秉天地之德以大為︰假以時日,因服務無限,德被眾生,因行功不止,功在世間!到時候必也興起「近者悦、遠者來」的大德風!更促使四海群賢,聞風而至,到時候必也人才濟濟,德智相隨,道場更加宏展、更加鞏固。全體點傳師、壇主、講師,皆須高瞻遠矚而顯大智大行,通力合作,而現賢之心志,傳眾生之福音,共建不朽之聖業,更為萬世續傳承,達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