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24-05-04

【五、修行人生 生命提升圓滿】

善才師兄慈悲囑語

※站在人生的路上,每一個人做選擇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抉擇,所以你要很仔細,用智慧去選,如果抉擇對了,那人生將會光明,如果抉擇錯了,將來的人生也會變成黑暗。

※一個有修的人,他的面貌就會顯現慈藹,他的行為一舉一動都有道的風味,有修那一份內德,就會把那一份德給顯現,你不用說,人家就會感受到你是有修的。

※修道很簡單,就只有不說謊話、做好事、存好心,把這三件做好,好好的從自身上去修持,相信你會有進步,有所成就,每一個人都有他天生俱來的才能,你要好好的發揮善用,這樣你才能夠有助於這個道場與眾生。

※修道這「貪癡」一定要除,人有貪才會愚癡,有瞋恨才會泯滅自己的良心,迷失就會做出不對的事情,所以才會說「貪嗔癡」這三毒是地獄之根,要去除。

※心要不老,老的是這個身體,若你常說你老了就沒有體力修道了,這個心念會讓你真的越來越老,你只要起了老這個念頭,這個磁場就會吸引過來,你就真正老了。你要想:「我不老我還很年輕」,年輕的氣息就會顯現出來,這樣才有活力修道辦道。

※在這修道的路上,不管遇到什麼事情,任何的困難,你都能夠堅持自己的心念、心志,能夠不被動搖,那就是最高的境界,花花世界都很誘惑,你要修道,你的心一定要定下來。

※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,要看你如何去創造,自己去做選擇,唯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,能夠做主的,所以當你做任何一個選擇,你都要很認真的去仔細想一想,才不會做出後悔的事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而好作亂者》白話訓

 

靈妙天尊慈悲囑語

※自己的路,自己要確定,我要走哪一條路,讀書人要念文科、要念理科,自己要很清楚,走到一半,唉呀!好像不適合,要來轉,又浪費了一點時間。我們修道也立了目標,勇往直前,不要浪費時間,不要徨不定。

※其實我們吃虧就是佔便宜,不要說,你都占我便宜,你都很聰明,我怎麼都這麼笨,你們會不會這樣想?還是你們都很聰明,人家都很笨?(很聰明)都很聰明喔!要占人家便宜也不簡單喔!其實讓人家估便宜沒有關係,不要去占人家便宜。有時候不小心,人家不是故意的啦!我們占了人家便宜就不大好,占人家便宜就是吃,吃虧就是占便宜,這樣聽懂嗎?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不亦君子乎》白話訓

 
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
※在人生的過程當中,認識別人不稀奇,要找回自己才是了不起,那麼你才懂得修道,你的品格、道德才會提升。人如果能找到自己,痛苦就會減少;如果找不到自己,總是認識別人,而不能瞭解自己本身,那永遠在迷失當中

※娑婆上難免不如意,各有因緣,不要有怨,不要有恨,更要在挫折當中提起信心,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學習爬起來,這才是勇者、智者。

※小人為利而付出自己的一生,讀書人是為功名奉獻自己,唯獨聖人為天下人而奉獻自己,不一樣的奉獻得到不一樣的成果。

※「志在聖賢則聖賢,志在凡夫則凡夫」,進入我門修行,命要好,心念也要好:心念若好,命自然就好,個性主導命運,修道改毛病、去脾氣,當這輩子得不到好運時,要問問自己的心:「我做了多少好事?行了多少人道?積了多少福?培了多少德?養了多少性?」如果你有做到,福氣就跟著你,如果你的命運一直在乖舛中進行,表示我們在修行這條路的功夫上還不足,要加強

※修行辨道絕對可以改造命運,要深信而且沒有懷疑,那麼行出來的道才能達到真誠,真誠可以感天也可以感人,才能真正種下善因。

※每一個人來到人世間,各承擔使命與任務,在隨順因緣當中,了前緣、了前愿。可是心不好守,看很多景色、事物,難免心都會有漣漪,但要懂得收心、沉澱自己的心,迴光返照一下。

※很多道理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,所以命好、命壞都不用算命,看你這輩子遇到的、所做的,就知道你是什麼命了,如果你不是承擔這個任務,絕不會擔當這個責任,叫你做也做不來,這就是命運的安排,我們又有何求?所以你要自在,你要歡喜,用一種歡喜、喜悅的心,廣結十方緣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其為仁之本與》白話訓

 

善才師兄慈悲囑語

※每一個人都會有犯過錯的時候,但是希望你有過錯能夠改過,一步一步的來修改自己不好的地方,一天進步一點點,可不可以給自己這樣的期許呢?

※希望每天起來睜開眼睛的時候,你能夠存著一顆的好心情,好心情可以面對一整天的事,那麼你不管做任何事, 都會很快樂、很高興:若你今天一張開眼,心情不好,那麼整天事情做起來就很不順,所以人家說:「好心情才會有好事情」,是不是?有不好的心情就會事事都不順了。

※每一年心智都增長一些些,然後把自己不好的都改掉一些些,一點點的來進步,藉著真理的教化啟迪你,希望你能夠虛心的去接受。

※人要懂得去修養自己、改變自己。你要有好的人生,那麼你就要好好去規劃,人都希望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得平順,又能夠過得順順利利,有好日子,可是很多事情事與願違,這些只是一個過程,不管你面對的事如何,你的心情還是一樣要保持很快樂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。

※人生有好有壞,苦樂摻雜,這樣你才會體會不同的人生、不同的滋味,你的領悟就會更深一層了,如果你一生都很平順,沒有遇過挫折,你會有所體悟嗎?所以人總是遇到挫折,吃到苦頭了,才懂得要去回頭,所以在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抉擇、決定的時候,你要仔細思量清楚,凡事以正確的方向來出發。

※你自己要給自己一個期許,這樣你才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完成它,但人總是帶有惰性,容易懈怠自己,藉著一個新的目標來砥礪自己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孝弟也者》白話訓

 

藍采和大仙慈悲囑語

※修道是自己的事,自性要自渡,在這紅塵滾滾當中,人難免會受到一點誘惑,但你的心要定下來,不該是你所得的,就不要去貪求,才不會迷惑了你的心,道理聽多、修道修久了要越淡泊,你會有煩惱就是貪求太多,要慢慢的放下,慢慢的學習,慢慢的來修持自己的心性,慢慢來改病去脾氣,人的習性是一時改不了,可以藉著聽道理來修、來改進。

※真理只能夠啟發、教化你,發善愿要看你自己,所以福經要雙修,修性了命,每個人都有在佛前立過愿,立愿要了愿,愿了才能夠家還,所以這一條金線,希望每一個人要緊跟著,一步一步踏實著走,不要太過急,急反而就會誤事,所以要多聽道理,多看聖賢的書,就會成為一個博學多聞的修道人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而好作亂者》白話訓

 

藍采和大仙慈悲囑語

※心情好修道就快樂,那心情若不好,修道就會不快樂,就會越修越苦,所以人生有苦有樂,苦樂摻雜,那你的選擇是苦還是樂?選快樂心情就要寬闊、容納他人,肚量就要大,人往往勝量小又與人計較,所以煩惱多,苦自然多,藉著真理凈化你的心。

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、缺點,優點要保持,缺點當然就要改進,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優點,你如能把這一百個人的優點學起來,那你就了不起了,修道就是要學習別人的好,眼睛也要看別人的好,耳朵也要聽好,不是所謂的甜言蜜語。修道是要看個人的心境、修持,聖賢也是人來修成的,你不比他們差啊!只看你願不願意修改。

※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情緒,有時候高潮,有時候低潮,有時候會因為情緒低落而怪罪他人,人的情緒要如何去控制,必須要學習自律。你不喜歡別人約束你,那你自己就要能夠約束你自己。

※如果對人生有所感嘆,就表示你有一些體悟了,人吃過

古,都會有所悟,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很平順,他就無法

會人生的苦,心智自然沒有辦法成熟,智慧更沒有辦法展

開,有經過磨練才能夠增長智慧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君子務本》白話訓

 

濟公活慈悲囑語

※修道人要常常往內省思,要看看自己的不對,不要老是看別人的是非,那才叫作修道,去除內心的計較、愩高、我慢、仇恨,你能夠把這一些漸漸息下,才能夠感到修行的快樂與自在,不要老是往外看是是非非,那對一個修道人

的內德是沒有幫助的。

※凡所有遇到的事情,都以一份感恩的心,那麼你才可以感覺天地是何其的廣大,人是何等的渺小,不要常常為一些小事苦惱自己,那未免你的氣度、肚量太狹小,所以修道要學習謙虛,心胸寬廣,最偉大的情操,就是把好的通通給別人,把不好的留給自己,這是佛菩薩的心腸。

※修道不要常常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,人家已經放下了,你還在那裡苦惱,尤其是坤道,情慾比較重,常常會攀緣牽情,所以才會痛苦比較多,修道學習超然放下,面對它、解決它、放下它,只要你往前走,所有的是是非非就把它往後放掉,那叫作涵養心性,如果能如此,那你修道的步伐是輕快的,是無憂的,是灑脫的。

※人生百代一世,何其短暫,不應該把生命浪費在是非上,應該要把生命的精神用在修行,改變自己的固執,改變自己的我見,改變自己的散漫,改變自己的主觀,修修自己的心。

※不要對所有的物資太過於攀緣,總是念念不忘、不能夠放下,外表雖然擁有很多,其實那是包袱,那是牽掛。凡是能夠有,很好:沒有,也不要太難過,方能達到隨遇而安的心境,知足者方能常樂,所以在你人生過程無論遇到多麼坎坷的事,都應該感謝命運的安排,別人遇不到的窘境你卻碰上了,感恩生命的際遇,讓你能夠學習逆來順受,逆增上緣的心,讓你能悟透人生的真諦,學習放下。

※願你當個快樂的修行人,發自內心的笑容,不只你自己快樂,還可以把快樂給眾生,人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,你要學習讓心開朗。願大道的快樂能夠進入每一個人的家,如果夫妻同修要相敬如賓,建造人間彌勒的家園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而好作亂者》白話訓

 

大笑佛童 小笑佛童慈慈囑語

※「自己有過艾又怨,多多反求勿遲延」:自己做錯的事情,要改過自新。

※「豈可遷怒與伎騙,徒然損德甚可憐」:不要因為生氣這個人,就把氣帶到這個人身上:今天罵罵老大,下面五六個弟弟妹妹全部把他罵一遍,這樣不好喔!也不要去害人、去騙人。

※「修持嚴謹優不厭,安泰處世有和顏」:修持自己要很嚴格、很謹慎,讓自己很優秀。修持不要只有一天、二天、一年、二年,要長時間,把修持這件事情當作很歡喜的,在修持的當中,自己有喜悅感,而不是勉強喔!比如說你們來拜拜,拜拜會不會覺得很煩啊?(不會)唉呦!真不得已才要拜拜,不是這樣喔!我們修道要把磕頭和拜拜,保有歡喜心,才會進步喔!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不亦樂乎》白話訓

 

漢鍾離大仙慈悲囑語

※「德若潛修吾何患」:如果我有德性怕什麼呢?

※「可令自我更提升,仁者無敵適時動」:做什麼事情,我們選擇適當的時候才去做,不該我們發言,就靜靜的聽,不該把錢掏出來的時候,就要把荷包看緊一點,這樣知道嗎?

※「盡力拓展己前程」:要把自己的前程拓展開來,走出一條光明的路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不亦君子乎》話訓

 

藍采和大仙慈悲囑語

※當仙佛容易嗎?人都做不好了怎麼做佛?修身養性你都做不好,怎樣達到聖賢仙佛的境界呢?所以人在修的當中,就要懂得去改變、反省自己,這樣你才會進步,你名稱上掛一個修道人,但是你要怎樣讓你的心時時能夠靈明不滅,保有一顆赤子之心,那不簡單,你要在紅塵世當中保有的一顆心,這樣你才不會被繁華的景物所迷惑,用一顆清靜的心來看待人世間的一切,你面對人世間的善與不善,善者「讃嘆隨喜」,遇到不善者,只有慈憫、哀憐、引以為鑑。所以人要保有一顆赤子之心,不被污染不容易呀!這也是你們要學習的。

※世俗是很繁雜的,你眼睛所看到的,希望你能夠把不好的刪掉,好的留下來。修道人要做一個很明理的人,這樣你才不會隨波逐流,你看社會在進步很快,潮流在改變也很快,所以你的心一定要很穩定,才不會受誘惑。所以平時的時候,你要能夠要求自己,多讀聖賢書,心智才能與聖賢更接近,這樣你的心境才能夠提升。

※如果一件困難的事情你能夠解決,那下一次遇到困難你就能夠很輕鬆的解決了,所以心境很重要。

※修道本來就要快快樂樂,不管你面對什麼困難的事,總是要去面對,走過去,這樣你的心境才能夠越超越。

※人這貪、嗔、癡若不除,就會成為你修道的障礙。

※人若發心行善,諸佛菩薩為他歡喜;如果一個人為非作歹,那諸佛菩薩就為他擔憂,擔憂他要承受自己所造的因緣果報。人要相信因緣果報是很恐怖的,你自己的心念要好好的自己去作主,做正確的選擇,種什麼因得什麼果,這個道理你們都很明白。

※人不能口出惡言,口出惡言也會種惡因,當你在發脾氣的時候,盡量不說話的時候就不要說話,不然你說話總是口出惡言、惡語,這是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。很多事情是要經過三思而後行,這樣你才不會做出後悔的事情。

※修道辦道這一條路,是你要走回家的路,雖然前面有很多的陷阱,但是你自己要能夠步步小心,心如果光明了,那麼你看一切都會很清楚:心如果黑暗了,那麼你很容易就走入歧途,所以你自己要很小心謹慎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其為仁之本與》白話訓

 

南海古佛慈悲囑語

※人生過程當中,有沒有不如意啊?怎麼辦?希望當你又回到你生活現實那一面之時,你能有勇氣面對每一個時刻,修行人的心靈力量,來自於上天的給予,但也是來自你內心慧智的顯現,才能讓你有勇氣面對每個明天。

※在人生的過程當中,有很多事不能如自己所願、所想這麼的如意,天地有輪迴,生老病死是必然的,誰都不能避免迫一環,上至帝王,下至平民百姓,終有老去離開人業的那一天,修道辨道就是要學習能夠放下心中的執念,那才是超越。

※你這一輩子會生活得這麽不如意,你可知道你每一生、每世所造的業,不斷的累積,債主也越來越多,如是因、如是果,既種下因,必然有所結果,那麼債主越來越多,所造的業,誰都不能逃過,為什麼會如此?因為人心的貪婪、慾望,使你迷失自己,造下種種的罪業,今生才必須受種種的果,所以修道要學習戒慎虔誠,今生的命運,是前輩子你自己所編寫的劇本,當你面對不如意或是生死關卡的時候,你要歡喜接受,以平常心來面對每一個時刻,不要有所埋怨,應該反省自己所作所為,如果你心有所埋怨,怨就會越結越深,心若打開,好運就會來。

※修道學習要真誠懺悔,才能把煩惱、無明連根拔起。修行就是要改變自己的習氣、慣性,如果你的習性不改,那麼你與人相處就有很多隔閡、很多計較、很多排斥,總認為是別人的不是,總想到自己種種的好,如果你的習性不改,你與人相處很難自在,修道不要只顧著自己,應該多為別人想一想,如果你以寛大的心來接納別人,那麼你的收穫必然良多。

※人非常渺小,如一粒粟米,一點靈光落入塵埃,從天上看到人間,其實要找到你,也並非這麼容易,既然在大因緣的安排,進入道場修行,遇見你累劫所應該遇的人,無論是恩人或是仇人,是不是要用一顆歡喜的心來面對自己的人生,如果人逃脫不了生死的安排,你修道又不能認理寶修,心中總埋怨上天對你的不仁慈與不公平,那麼你獲得的福氣會越來越少。

※人生際遇每一個人都不相同,別人能獲得你卻不能擁有,如果你隨喜、肚量寛廣來祝福對方,那麼上天給你的就是你意想不到的,如果你今天不是修道、辦道,在命運因果報應之下,或許你早已不在人世間了,所以人能活著,應該感恩上天給予你的點點滴滴,無論上天所給的禮物有多少,時間有多長,只要好好把握並廣結善緣,那麼此生就會無悔無憾。

※你認為你是人世間最苦命的人,其實當你回頭看的時候,還有人比你過得更痛苦、更不如意,所以比上不足、比下有餘,既然比下有餘,是不是要學著知足?不要老是認為自己是人世間最苦命的,你應該轉個念頭,你是人世間最幸福、擁有最多而且最能滿足的那一位,如果富翁有萬貫家財,他心不知足,是不是比一個窮人還要窮啊?如果你是一個貧困的人,你卻能夠知足,你是不是比這大富翁還擁有得多,所以人活著應該學著知足,方能常樂。

※其實人的思想、態度、作為和整個環境及媒體的渲染都有很大的影響,是不是有很多人喜歡看電視呀?修行的人要學習好的東西,存留在你的心,至於不好的東西,希望你看過之後能夠把它剔除掉,其實這很難的,人的六根意識當中,每看過一些事物,無形當中都會對你有潛移默化的作用,你的性情、態度、思想是整個環境教育而成,所以修道人要謹慎自己,該看則看、不該看就不要看太多,讓你的心多一點清淨、祥和、慈悲、誠意

※修行就是要改習性,以往所有的習性,如果你固執、我慢、高傲、猜忌,嫉妒心又很重,那麼你的人緣必定不佳。如果我們聽道理能夠洗滌我們不好的思想,把我們不好的念頭改除,那道場所散發出來的道氣就有如陽光一般的燦爛,照在每一個地方,不論花花草草都能夠接受到。

※修道人要忙裡偷閒,不要天天只為繁雜事而忙碌,人生的目標應該不只這一些,要多廣結善緣,今生結好緣,來世才會有更好的因緣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未之有也》白話訓

 

教化菩薩慈悲囑語

※人如果沒有遇到困難,沒有經過一番的挫折、動盪,我們沒有辦法得到心中的寧靜。好比失去了健康,才知道健康的可貴。

※人的一生有高潮、有低潮,不管在什麼地方,都要對自己有信心,遇到困難的時候,心境才能夠更提升,體悟才可以更深一層。

※諸佛菩薩對於眾生的厚愛,總是有增無減的,所以希望你們在修道辦道的旅途中,能夠學習自立自強,學著自己勇敢去面對困難,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在修道的旅途中心境更超越、更提升,知道自己哪裡不好,希望你去反省、改進,修道是自己的事,希望你們好自加油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未之有也》白話訓

 

太子師兄慈悲囑語

※沒有經驗就要多學習,有哪個人是有經驗的呀?學習越多,累積經驗越多,人生的旅途也是這樣子,當你面對越多的時候,你就要瞭解越多,如果你都不去面對逃避,那你永遠都沒有辦法提升,人生的旅途靠你自己去開創、去選擇、去走,別人可以給你指引,但是選擇還是在於你。

※念頭重不重要?人的一念如果是好的,那磁場就會吸來好的,如果你把它想成不好的,吸引來的當然就是不好的,所以人的心要永遠處於光明面,不要處於灰暗的一面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未之有也》白話訓

 
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
※年紀大的人,不要對你的兒女牽掛太多,該放手時即放手,兒孫自有兒孫福,應該要珍惜你有限的生命,來為你積下一點佛緣,這才是最重要的,不要只為了名利、富貴繁忙,而忘記修行、修慧命,你要有智慧,年紀越大,離開這世界的時間離你不遠了,你不要把你的心思、時間、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物上,應該邁開往福慧雙修的路,來增長自己的慧智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君子務本》白話訓

 

南屏道濟慈悲囑語

※一個人的心情愉悅、快樂、滿足,是言語沒有辦法表達萬分之一的,所以道的味道到底有幾分,因個人而體悟,所行出來就不一樣了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孝弟也者》白話訓

 

藍采和大仙慈悲囑語

※很多的道理,教導每一個眾生,都是一律平等,只因每一個人的悟性、領悟不一樣,所以所做出來的事情、行為、思想就會不一樣。悟性高的人,聽了一句道理能夠領悟,就能改變自己:同一句道理,你沒有辦法領悟,還是依然故我,我行我素,所以你們老師說修道是要自救,師父領進門,修行是在個人,自己修道的念頭若不轉,別人是沒有辦法轉動你的念頭。

※修道辦道要靠自己,才能成就,道理不要白聽,要能夠去領悟與改進,你才會煥然一新,才會有不同的自己,別人的感覺也會不一樣,修身有道、涵養有德,人人都喜歡接近。

※人生的關卡你要走向回家的路,是要一關一關的過,這叫作鍛鍊、磨練,所以你要去領悟,不要害怕,白陽的天使應該是勇敢的,信心也要十足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孝弟也者》白話訓

 

太子師兄慈悲囑語

※會埋怨嗎?對於你的人生所有遭遇,都存著一分感恩的心囉!若以一份感恩的心,那心中就不會有埋怨,反而會很快樂去接受,這樣的心境就進步了!

※人都會有慾念,要看你的慾念是哪一種?有人的慾念是善的,什麼是善?你希望很多芸芸眾生都來我們的佛堂求道、聽道理,這是善的慾念。可是有些人的慾念充滿邪惡,這就不行了!人的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,是要自己去抉擇。

※心如果善良、慈悲、常常為別人著想,那麼你的面貌就會很慈祥,心如果不好,常常想要害別人,那麼你的面相就會顯出惡,所以面相,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持好不好。

※處事當中也可以看見,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好不好,你修道人,比一般世俗人,道理聽得還多,相當的你要比世俗人還要更明理一些,更能夠看破、放下,可是不盡然每個人都這樣,所以在修道、聽道理的當中,你要懂得去涵養自己的一份內涵。

※希望你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來修道、辦道,不管遇到什麼事,以快樂的心去面對,事情解決起來才能更順利,就像老師說的,遇到困難還是要吃飽睡好,才有精神、思緒去處理事情:如果吃不好又睡不好,精神、思緒怎麼會好?每一個人都有煩惱,但是看你用什麼方法解決,才是最好的方法,希望每個人在學習當中,一歩一步地成長,一步一步地鍛鍊。

※你們如果修得好,將來天上才有位子呀!你們想要回去就要修心養性、存好心、說好話、做好事,不好的話就不要講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其為仁之本與》白話訓

 

太子師兄慈悲囑語

※誠實叫作「道」,當你面對很多事務的時候,如果你還能夠對你的心很誠實,沒有一點貪,把不應該於你的東西不估為己有,那個就是功夫喔!往往人遇到很多情境,就會亂了理智,而做了一些你自己不應該做、違道德良心的事,所以修道不只要對別人坦白與老實,是不是也應該對自己很誠實啊?所以聖人能夠隨心所欲而不喻矩,那我們每次開法會就是不斷進修自己,莫忘了理智,無論是自己的態度、行為、思想都從不好當中慢慢把他糾正到最好。

※修道人要不斷的往前走,把你以往的是是非非、對對錯錯、煩煩惱惱的事物,學習著把它放下、把它凈化,心中要充滿著寬恕、慈悲與愛,不要有很多的情仇、很多的怨語,那麼你會永遠活在地獄當中,你要使你自己像活在天堂一般。

※幸福嗎?美滿嗎?快樂不快樂?該不該珍惜?天上人間能夠同聚一堂,應該把握你可以遇到的每一分鐘,無論是好人、壞人、恩人、仇人,其實每一個人都碰得到,但你要勇敢去接受他,遇到仇人用另外一種心情去包容他,遇到恩人更要感激他,遇到壞人要感化他,遇到好人更要提攜他,讓他有機會為眾生付出。

※遇到困難不要沮喪,要冷靜,好像面臨經濟越困頓、越不順的時候,該怎麼辦?要越冷靜,要吃飽睡好,那麼你才會有精神處理事情。

※人生過程有苦有難,才會覺悟,如果你的人生都一帆風順,事事順利,其實你會在人世間更迷昧,是不會回頭的,所以人是在苦難當中覺悟的,當你遇到不如意,其實是老天給你最好的功課與禮物,讓你學習成長、懂事,讓你明白人生的真諦,心中不要有怨,應該要有喜悅,那就是涵養,用你的心涵養這一切,修道就是要學習這個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孝弟也者》白話訓

 

南極壽星慈悲囑語

※修道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性,骯臟的東西,慢慢的藉著事物的洗滌、道理的凈化,使自己越來越提升、越來越淡薄、越來越寧靜,才能達到致遠。你的貪癡愛,你的毛病習氣,要在人間摒棄,你在天堂才會住得適應。

※耐煩的人才能夠有所成就,尤其時下年輕人,都很不耐煩,性情都很躁,一個心情很煩躁的人一定少有智慧,所有事務都會搞得一塌糊塗。

※修道人要越修心性越平和,心性平和才能產生妙智慧,心能常清常靜才能應事應物,那麽你遇到任何的困難,都會有妙智來迎刃而解。

※如果你常常發脾氣、性情混濁,人家就會說你越修越老糊塗,老了如果又糊塗,這樣也很可憐,年輕糊塗,說浪子有回頭的機會,老的時候精、氣、神都已經沒了,要回頭就有一點困難。修道要戒慎恐懼,謹慎自己的念頭、自己的態度。

※其實一個人的思想、觀念錯了、生病了,比染上毒癮的人更嚴重,為什麼?因為你的思想、觀念如果生病了,不只影響你這一輩子修行,你的執著、我見、我慢、個性,都會帶到來生來世,所以各有脾氣、毛病、見解,一種米養百樣人,不同個性、想法,你的倔強、好勝,都是你累劫帶來的,是你前輩子沒有修掉的,所以這一輩子還帶有那一些,往往你做錯事,或是跟人家吵架,講不過對方的時候,你們都會說:「我的個性就是這樣」,這一些就是你累劫帶來的。

※所以有的人忌妒心很濃、仇恨心很重、脾氣很暴躁,你看有的人歡喜心很濃、肚量很寬廣,同様一件事情別人看在眼裡,那又沒有什麼,如果你看到,想整夜又睡不著。如果你這輩子都沒有遇到善知識提醒你、教導你、雕琢你、你又沒有辦法自制,沒有辦法改,你這世如此、來世如此、後世還如此,修一百世也是如此,懂嗎?如果你修一百世都這樣子,請問你什麽時候才能回天堂?所以我們要一輩子修,剝掉一些,來輩子又剝掉一些,每一世都剝一點點、剝到最後一世,你已經乾凈了。

※修道聽道理要用心,這是轉自己命運的第一步,就是要要求自己,問神、擲筊、算命都沒用,你就是因為沒有主張,你不曉得你未來的前途是怎樣,可是你又很想知道,成以你才會常常問神、卜卦,求神明給你們一個指點。※上天有好生之德,對每一個人都很疼愛,也都會給予機會,只是你當時有沒有惜福、有沒有錯過而已,如果你能夠惜福,你就會少吃一些苦。

※你的正知正見就是「聖筊」,你懷疑猶豫那就是「笑筊」,你的邪思偏見就是「氣筊」,所以你要以自性當家來問,所以真理教育,自性當家,真正明理修行的人,才能了脫因緣果報。

―語出《論語聖訓・卷一・其為仁之本與》白話訓

資料來源:《光明的智慧》第18冊,頁44-79


【大哉問!】

天然古佛(師尊)1998年提問「道統是甚麼?」

【近一週熱門文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