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※在家裡能孝順父母親,你用這份心來濟世救人,就足足有餘。首親其親,長其長,你看到別人的父母親,就像是自己的父母親,會尊敬人家,看到長輩自然就起尊敬的心,用這份慈悲的心救渡眾生,你一定可以把苦海化為蓮花邦。(註1)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※在家裡能孝順父母親,你用這份心來濟世救人,就足足有餘。首親其親,長其長,你看到別人的父母親,就像是自己的父母親,會尊敬人家,看到長輩自然就起尊敬的心,用這份慈悲的心救渡眾生,你一定可以把苦海化為蓮花邦。(註1)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※我們把自己修養好,毛病脾氣慢慢地減少,那種不好的嗜好,喝酒、賭博、抽煙,慢慢地減少,這也是對父母孝順的方法。
※我們從小到大,爸爸媽媽怕我們還小,走路跌倒;天氣變冷,怕我們著涼;有時候胃口不好,擔心是不是受了風寒?還是那裡不舒服?父母替我們操心,父母什麼事情都為我們著想,而我們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心?
※提醒大家,回去對爸爸媽媽態度要改變,沒有跟父母講話的,要開始叫爸爸媽媽。我們要出去的時候,要跟爸爸媽媽說:「再見!」回來要說:「爸爸媽媽我回來了!」然後,在公司裡面、在外面,有什麽好玩的事情,回來要跟父母分享,有聽到什麼好聽的笑話,不要只跟你的朋友分享,有時候也要講給父母聽。
※把父母當做朋友,平常有沒有跟媽媽擁抱一下?還是有牽一下手?不要覺得不好意思,給父母擁抱、給他們感受到我們子女的關心。小時候,父母是不是都這樣抱我們?疼惜我們?我們長大了,要換我們用這種心去對待父母。
※現在你們是不是大人啊?所謂「大人」?就是行事光明正大,這叫做「大人」。所以我們做大人,要心思光明,坦坦蕩蕩,小人的行為不要去做。現在都變成大人了,變成大人要學會照顧父母啊!
※這個《百孝經》,主要就是要提倡孝道,我們的道,講的也是從人道做起,這個《百孝經》,講的層面很廣,從我們的家庭,自身的修為,以至在道場中的修道,只要做得好,就是孝的表現。《百孝經》的經文,一定要會背。為什麼要背《百孝經》?因為經文背起來的話,當我們遇到事情時,經典能夠提醒我們的行為。所以平常要大家多看書,研究道理,道理瞭解以後,它會深層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面,幫助我們思考。
※當我們和兄弟姐妹吵架時,就會讓我們想起「兄弟和睦即為孝」的道理,自然就不會吵架了,才不致讓父母操心,甚至傷心。生氣的時候,會傷到自己的身體,這時就會想起「孝子面帶太和象」的道理,這時就要告訴自己,我要和氣,我要和氣,做一個深呼吸,把這一口氣給降下來,如此下去,已在無形中發揮它的作用。
※我們行孝,剛開始時做得很勉強,當我們擁抱自己的爸媽時,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,但只要我們行得真,久而久之,就會變得自然了,感覺就會很真實。我們做得很真,上天就會稱我們為:「行孝的大仙」。希望此道理能深植於我們的心,然後再進一步的把它實踐出來,我們能夠孝順的話,父母才能覺得高興、安慰。
※一個孝順的人,他去種植任何植物,譬如花果、樹木,蟲會不會來吃他的農作物啊?所以,我們要去想,什麼東西可以盡量重複使用。第一是惜我們自己的福;第二是能讓我們的生態環境改善。我們不用農藥,不用殺蟲劑,我們有一個愛心,有一個孝心,去種植出來的東西,也是會很漂亮。
※修道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,讓我們的人生,更加光明。我們行孝的時候,無形中就有能量,孝順是通天徹地,跟天地都互相感應,我們真心誠意去做,任何困難都會化解。《百孝經》裡有一句:「諸事不順因不孝。」現在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,遇到任何人生的困難,我們就從孝順這方面去反省,我們讓自已有所改變,只要真心去做,不管什麼事都會順利,身體會變健康,家庭也會愈來愈和樂。只要我們心存正念,我們的人生自然愈來愈平順,大家要加油!
※ 什麽叫「滿願如意」啊?就是圓滿你的願望,只要我們孝順就能滿願如意。
※一個有孝心的人,他的所作所為,連蟲蟲看了也會感動得落淚。講到大舜,他的父母很頑固,心地又不好,叫他去修理倉庫,要把倉庫放火燒掉,趁機把他燒死:叫他去挖井,也要用泥土把井填起來,把他堵死。虞帝是誰?(大舜)。他就是以身示孝,
世界上那麼多的萬事萬物,唯有孝能夠去感化教誨。
※行孝的人都能感受到福氣的味道,原來行孝是那麼樣的美好,太讓人高興了。我們願意效法古聖先賢的話,上天自然就幫助我們,成就我們的德性,只要我們心意誠懇,上天的助力就無窮無盡。只要我們都能夠行孝,無論動、植物都能夠長得非常好,希望大家都能夠得到孝的精髓。
※學習孝順父母,要能即時把握,更希望你們回去之後,要謝謝你們父母的慈悲,感謝你們父母的恩。回去之後,試試看、做做看,踏出第一步,就能走出第二步、第三步,愈走愈踏實。當人家媳婦的人,要好好孝順公婆,不要兇巴巴、臉臭臭的;當人家女婿的,對待岳父、岳母也是一樣要孝順。
※把孝順父母當作是最重要的事情,這樣自然就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。有空要多回佛堂修道、辦道,把我們自己的毛病脾氣,慢慢地減少;盡量能夠快點吃素,做得好,得到好處的是自己,接著就是你的家庭、你的子女以及;你的父母。
附註 錄自《百孝經.五穀豐登皆因孝》,2004.11.20臺南新化 同義宮。
資料來源:《光明的智慧》第11冊,頁130-135。
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
※你們在父母親的眼中,永遠都是小孩,你們要知道喔!一百多歲的父母親,還在關心八十歲的小孩,你們在父母親的眼中,永遠都是小孩,希望你們回去要孝順父母:還要孝順老母娘,渡人回來呀!不要只有你一個人回家,「呻好鬥相報」(臺語)。希望你們要
※做到孝順父母,心靜則清靜:希望你們大家好好保重身體,有健康的身體,才能孝順父母、才能辦道,這不是口號,我們借這個假身,來修我們的真人。(註1)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※我們有能力做得到,就不要跟兄弟計較,因為,你能做到這個「孝」,這就是你的福報。如果你是一個孝子,你可以成仙作佛、神欽鬼敬:你如果不孝,就會「天怒人怨」。所謂好心有好報,上天絕對不會辜負人:你存著善心,存著好念,上天一定會幫助;你如果是一個孝順的人,上天一定幫助你事業順利、家庭和樂。
哪吒太子慈悲囑語
※有句成語:「承歡膝下」。如何承歡膝下呢?嘴巴要甜,不要每天吃酸,講的話酸酸的,非常不好聽,我們侍奉父母要能夠孝順膝下,「膝」是人體大腿與小腿相連處的外部關節,以前的小孩子會怎麽樣呢?小孩子都會在父母的跟前向父母撒嬌,幫父母搥搥背、搥搥腳,然後把發生的事情講給父母聽,或者有趣的事情跟父母分享。
※「娛親親舒」,就是讓父母親的心情很高興:把有趣好玩的事情,告訴爸爸媽媽。因為爸爸媽媽年紀大了,很少出去外面,你們在外面多多少少都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,回去就講給爸爸媽媽聽,讓爸爸媽媽也分享你的喜悅,這樣是很好的。能夠做到這樣,就是讓自己成為「愷悌君子」,「愷悌君子」就是和樂平易的有德君子。
※侍奉舅姑,是侍奉我們的公公婆婆,而不是侍奉舅舅跟姑姑。如何孝順公公婆婆呢?就是妯娌之間不妒不嫉。妯娌就是兄弟之妻相互的稱呼,例如:你的嫂嫂,你的小嬸。大家互相不要妒嫉。你們如果妒嫉吵架,公公婆婆會很難過,會覺得很煩。要做到不妒不嫉,這樣就是一個賢慧的媳婦、孝順的媳婦。
※「孝莫勞辭」,孝順父母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,而去推辭。有三個兄弟,然後一個月裡,爸爸、媽媽在老大那邊住十天,在老二那邊住十天,老麼那邊住十天,遇到三十一天,可得自己去麥當勞吃,要不要這樣?不可以這樣喔!
※「生子體悟親恩心」,所謂手抱孩兒時,方知父母恩。你沒有照顧過小BAY的經驗,就不會知道爸爸媽媽的辛苦。父母親從小幫你拉屎、拉尿,味道又臭又髒,手抱孩兒時,才體會出父母親的辛苦,想當初有多麼的辛苦。水,不能把這個恩情澆滅掉;火,也不能把這個恩情來燒毀,父母的恩是那麼的重。
附註 自《百孝經.又落賢》2004. 07.03美國 彌勒寶堂。
資料來源:《光明的智慧》第11冊,頁114-116。(欠114-115,待補)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※從前有一個孝順媳婦,家裡非常窮,丈夫上京赴考,都沒有寄錢回來,害她餓肚子,而且上有公婆,要如何?結果,媳婦煮整碗白米飯給公婆吃,自己的飯碗裡,下面裝米糠,上面鋪白飯,鋪得尖尖的,比公婆還大碗,給長輩吃的是整碗實在的白米飯,而自己的飯下面鋪米糠,她也不敢說日子不好過,讓她公婆感覺媳婦吃的比我還好,結果去廚房偷看,才知道娘婦吃米糠,這樣是不是很感動?日子不好過,也不能對父母表現出來,才是孝。
濟公活佛慈悲囑語
※文王在世時很孝順,早上雞一啼,就趕快起床,整理好服裝儀容,來到父親(王季)房門外請安,中午、晚上也一樣請安:而且常問內侍大臣,父親吃得多不多?三餐菜色有否更替?如果聽說父親吃得多,他就快樂:如吃得少,或身體不舒服,晚上又睡得不好,文王就憂愁,擔心得連走路都走不穩了;要一直等到王季身體好了,文王才會恢復正常的生活,才會面帶笑容。
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
※喝一杯水,有沒有喝出、悟出什麼道理來?常常喝,久而不覺它的味道;飯常常吃,但是覺得很平常,沒有什麼很特別;就像你父母親、你的長輩對你的愛,也是很平常、也是很自然,沒有什麼特別,但是,那跟外面的人對你的感情,就是不一樣,那是要你真的用心去感受,你才會覺得,原來那個是很珍貴、很珍貴的情感。
教化菩薩慈悲囑語
※如你生命過得好不好?你生命中過得當然好,父母的照顧之下,當然是幸福:雖然有的父母在遠方,但是父母的愛,永不會失去的。除非你自己願意放棄家鄉的母愛,自己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親,而嚮往別人,那你永遠就會失去這個愛。